对不起,戒了
介于最近这几天关于复吸的念想越来越强烈,我觉得有必要专门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今天是两个月零八天,截止到此时此刻节约了 677块钱钱,少抽了1355根烟。1355根是个什么概念?以最普通的脸盆来说,能装满满两脸盆。
前几天去看望一个几年不见的老朋友,聊了一会儿之后他就开始张罗着找烟给我,当我摇摇头说戒了的时候,能看到他的眼睛亮了一下。羡慕,鄙视和怀疑。这就是我从他眼睛里读到的。不抽烟的人可能不知道,抽烟这回事和吸毒什么的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抱着“要死大家一块儿死”的心态。如果有人主动脱离队伍,大家除了祝贺你恭喜你之外的潜台词都是”您丫行不行啊,实在不行就回来,我们随时欢迎你”之类的话。因为无法承受队伍从内部瓦解这样的挫折感。抽到大家一起掉脑袋也可以,烟民都会那样,但是中途离开的就是汉奸混蛋了,你最好回来,你不回来那我画圈圈诅咒你复吸。
两个月的时候,其实就是在一周之前。我觉得我彻底摆脱那个东西了。如果再加上一定的锻炼我就仿佛就像戒毒成功的失足青年又能重返社会了。我这个高兴啊,这个喜上眉梢啊。可是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小三都是一锄头一锄头挖成的之类的道理。当这些复吸的小愿望一点点的积累起来的时候,爆发会不会是早晚的事呢?比如作为电影爱好者,可不可以不要让《伦敦大道》里的克林法瑞尔什么的抽烟那么有型,可不可以不要让《加州靡情》里的大卫杜楚尼抽烟抽的那么摇滚。当然《志明与春娇》我是当成复吸圣经来看的。我自始至终认为电视/电影里出现抽烟的镜头是因为导演拿了烟草公司的钱,可是彭浩翔却说绿好彩连广告费都没出过,那你还把他们拍那么帅?你知道这对我们处于戒烟期的人意味着什么吗?就像男人刚割了包皮,几天后竟然误入大学女澡堂一样——到处都是诱惑而且个个致命。
戒烟,戒酒,戒糖,戒俨茶,戒垃圾食品,戒咖啡,戒小清新,戒苹果,戒暧昧的姑娘,你看但凡是可以戒除的东西都是好东西,只要掌握好量的话还是能让生活充满快感的。可是真的戒掉一个人的话……嗯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