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 http://sunote.info/tag/beijingair/ 从2月9日开始,@BeijingAir修改了报告的内容,从原来的报告过去1小时和当天平均值改为PM2.5和Ozone两个值。 原来的格式为: 2-9-2010 ; 11:00 ; Latest Hour ; 0.091 ; 169 ; Unhealthy ; Today’s Avg ; 0.216 ; 266 ; Very Unhealthy 现在的格式为: 02-21-2010; 09:00; PM2.5; 189.0; 239; Very Unhealthy // Ozone; 0.9; 1; Good @BeijingAir是美驻华使馆在使馆区设置的一个空气检测站,将数据每隔一小时自动发送到twitter上。以前的数值仅仅为PM2.5,2月9日之后增加了Ozone。 几种污染物 PM2.5是Particulate matter 2.5的缩写,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会进入肺部的气体交换区(肺泡),引起血管炎和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心脏病和其他循环系统疾病。 PM10指直径等于或小于10微米,可以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颗粒物。10微米到2.5微米的颗粒,部分会被肺呼出,部分被支气管和肺部组织吸附。 PM100指直径小于和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也称总悬浮颗粒物。大于10微米的大多数被鼻腔和咽喉阻挡,不会造成麻烦。 PM2.5的影响 大气中PM-2.5污染控制的意义与途径一文中提到: PM-2.5是导致城市人为能见度下降的祸首 PM-2.5是城市大气污染物中损害人体健康的元凶 什么是Ozone Ozone是我们呼吸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地影响。 解读@BeijingAir数据 目前@BeijingAir的数据格式为: 日期; 时间; PM2.5; PM2.5浓度; PM2.5空气质量指数; 健康等级 // Ozone; Ozone浓度; Ozone指数; Ozone健康等级 PM2.5的空气质量指数 Air Quality Index Levels of Health Concern Numerical Value Meaning Good 0 to 50 Air quality is considered satisfactory, and air pollution poses little or no risk Moderate 51 to 100 Air quality is acceptable; however, for some pollutants there may be a moderate health concern for a very small number of people who are unusually sensitive to air pollution. Unhealthy for Sensitive Groups 101 to 150 Members of sensitive groups may experience health effects. The general public is not likely to be affected. Unhealthy 151 to 200 Everyone may begin to experience health effects; members of sensitive groups may experience more serious health effects. Very Unhealthy 201 to 300 Health alert: everyone may experience more serious health effects Hazardous 301 to 500 Health warnings of emergency conditions. The entire population is more likely Read the full article…
点我阅读全文...Category: 工具箱
终于没忍住,买了这个。同事说买这个不值,你应该加几百去搞一个touch2. 这麽长时间了,我还是不喜欢touch或者iphone的单线程单任务操作。以及他们圆润的沾满指纹的后盖。touch和iphone固然好玩,但是我心目中的pda和手机应该更偏向电脑,而不是手机。比如我中意的android平台和wm平台。 下面是试用报告(优缺点): 优点 1,媒体库,专辑浏览模式,cover flow做的都不错,强大的播放列表及搜索,恩不错。还有是足够大。再也不用为在mp3里放什么歌而睡不着觉了 2,别的系统没用过,但是win7下可以直接读出,做移动硬盘用。可惜我有移动硬盘了。不过这样我就能塞更多的av在里面啦,哈哈哈哈 3,同步的速度很快。我这位黑色小d被我拿回来,第一次就给人家干了18G的音乐。还好还好,没有娇喘。 4,触摸操作不错。 缺点 1,还是媒体库,itunes的媒体库太垃圾,更新到ipod的专辑封面都是错的。一会儿单独说itunes. 2,到处都是指纹,到处都是指纹。简直就是一个指纹收集器。 3,耳机只能用过得去来形容,当然,一个mp3你要什么音质。 优缺点说完了,如果你和我一样需要一个32G以上的mp3并且没钱(3000多)买sony的话。这个是最好的选择。视频和图片功能基本我是忽略的,屏幕那么小,看个球啊。下面揭批itunes这个丑陋的家伙。 第一次用itunes,以前都是用wmp12或者winamp做媒体库管理。所以在使用itunes四小时后,我决定如果不做固件升级的话,从此不打开这个烂软件。itunes的缺点有: 1,专辑封面信息极少,我这里300张专辑,找到三分之一不到。itunes远不如wmp12的专辑信息那么丰富,丰富到我每次都说:我艹,这个也有!? 2,只有在把图片放入专辑文件夹之后才能读出专辑封面。wmp是只要把封面图片拖拽到专辑上就自动把图片付给了歌曲做属性,文件夹干净无任何图片。方便又简洁。不知道ipod读取封面属性的规则是什么,反正我在wmp里费尽心思工工整整的整理的专辑封面,用itunes同步完了发现的都是错的。垃圾啊。 3,媒体库专辑页面做的太简单了,一个图片,下面是一个极难看的中文字体,p苹果大哥你不是靠图形起家的吗? 4.用户提示莫名其妙,我有时候不知道他在跟我说什么,是win32的东西用多了吗?linux下的mplayer也没这样啊? 还有些细节一时半会也想不起来。但是最让我受不了的就是第一条和第二条。所以,我把丫雪藏了。 替代品十分丰富,你自己可以google一下。使用一个wmp插件用wmp给ipod同步绝对比itunes要方便易用。如果你用过wmp的媒体库的话,你会爱上她的。或者我还推荐MP3播放器的元老级winamp,他的媒体库也比itunes好用。充分发挥google的威力吧,唾弃莫名其妙的itunes.
点我阅读全文...www.youtube.com是世界上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地球人都在用,竟然被我国没有任何理由的河蟹了。我这儿都生了半年气了。前几天已然无目的瞎逛,竟然找到了上youtube的好方法。如下: 搜索你的C盘系统盘,找名称为“hosts”的文件:
点我阅读全文...虚拟机分硬盘小了,拜我120G硬盘所赐。今天终于不够用了,所以网上找了一下虚拟机增加硬盘容量的方法。实现过程如下。windows下的。 vm安装目录下有一个vmware-vdiskmanager.exe命令,就用它了。 命令说明: E:\VMware\VMware Workstation>vmware-vdiskmanager.exe VMware Virtual Disk Manager – build 13124. Usage: vmware-vdiskmanager.exe OPTIONS diskName | drive-letter: Offline disk manipulation utility Options: -c : create disk; need to specify other create options -d : defragment the specified virtual disk -k : shrink the specified virtual disk -n : rename the specified virtual disk; need to specify destination disk-name -p : prepare the mounted virtual disk specified by the drive-letter for shrinking -q : do not log messages -r : convert the specified disk; need to specify destination disk-type -x : expand the disk to the specified capacity Additional options for create and convert: -a : adapter type (ide, buslogic or lsilogic) -s : capacity of the virtual disk -t : disk type id Disk types: 0 : single growable virtual disk 1 : growable virtual disk split in 2Gb files 2 : preallocated virtual disk 3 : preallocated virtual disk split in 2Gb files The capacity can be specified in sectors, Kb, Mb or Gb. The acceptable ranges: ide adapter : [100.0Mb, 950.0Gb] scsi adapter: [100.0Mb, 950.0Gb] ex 1: vmware-vdiskmanager.exe -c -s 850Mb -a ide -t 0 myIdeDisk.vmdk ex 2: vmware-vdiskmanager.exe -d myDisk.vmdk ex 3: vmware-vdiskmanager.exe -r sourceDisk.vmdk -t Read the full article…
点我阅读全文...这台小黑用了快两年了,07年7月买的,行货。性能是很稳定的,但是由于我工作用,或者平常在家里做个练习或者娱乐一下,导致这个家伙从买来那天开始每天开机时间最少12个小时,所以散热器是非常耗的,特别是调试或者生成程序时会自动占用大量cpu资源,所以发热量也比一般办公或者娱乐要大,持续时间要长一点。 以前已经出过一次问题了,在一年以前的这个时候,去客服换过一个风扇。一年安然无事。上周五一我正在爽《突袭:资源战争》这个游戏,很老的游戏了,突然死机,摸摸键盘和出风口以及出风口底部,很烫,估计有90度。cpu还不得上百度。于是打客服,人家态度极好的说您过保了,换个风扇800大洋一分不能少。呵呵,虽然知道think的客服贵,做好了心里准备,但还是被吓了一下,咽了口唾沫。然后致电中关村鼎好地下2那帮搞维修的JS,说150-200给你修好。我说怎么修啊?换件还是只拆机维修。答曰:不换件只维修。于是我明白了,不就是除尘上油吗,我自己也能做,为什么还要冒着被偷换零件暴力拆机等等的风险让JS给我修呢。好吧,动手的时候到了。另外说一句鼎好地下2那帮人除了走品牌指定维修这一条路之外,其余的零散的维修点十分混乱,到处都是蒙人的地儿。 网上有t61的拆机教程在这里http://www.flyiky.com/viewthread.php?tid=37941,r61和那篇文章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的。比如U型面板,很大的不同,而且那篇文章有很多细节没有说明。今天我闲着没事做,把散热问题解决了吧 准备工作是一把改锥和一点点导热硅脂。散热器和cpu以及显卡芯片连接,和台式机差不多,所以需要硅脂。 无图无真相: (有点脏的小黑,因为很久没清洁了,今天顺便) 可以参照t61的拆机方法,把掌托和键盘先取下来。机器背部都有tips标明某个螺丝是干吗的,很简单。还是要注意排线连接处,要小心。 内存也参考那篇文章.拿下. 第一个注意的地方:在那猫卡和无线网卡的时候,先把螺丝卸下, 卸无线网卡的时候要小心,因为我觉得那三个连接处不是很结实,万一像拔萝卜似得拔断了,恭喜你失去了Wifi的天线 。这三根线的排列顺序是从左往右灰、白、黑,装回去的时候不要搞错了。 好,现在来看看你手上的配件,十几颗螺丝,一到两根内存,一个掌托,一块猫卡,一块无线网卡。别多了也别少了。 下面是我感觉最费劲的一步,因为网上找不到资料,所以拆起来很伤脑筋。也不敢暴力,怕伤了小黑。所以还是请各位胆大心细吧! U型面板拆解: 先把U型面板的螺丝卸下(这篇文章是我拆机之后一周写得,有些螺丝的位置记不住了,见谅) 把上面的螺丝卸下 来之后,要轻轻的撬动这个地方, 再清算一下,你把上面的螺丝都卸下了,液晶屏排线连接处的卡子也撬松动了,麦克和音响的线也拔掉了,ok,再来:要小心的从各个方位撬一下U型面板,如果没有明显的外力阻挡的话,就应该拿下来了。 现在查显示器,把显示器的排线拔掉,两根金属柱子的螺丝你在上面那一步取背面的螺丝时已经拿掉了,所以你只需轻轻一拔,就成这样了(头颈分离的小黑) 剩下的就简单了,我们的目标是散热器,就那么几个螺丝,拆掉就好了。最后就是为了这个家伙,真脏啊!感谢北京的灰尘天气!!! 既然要解决散热问题,所以需要用来吹气的吹壶一个,就是用手捏一下就能吹一下那个东西,我也不知道叫什么。或者强力一点的电吹风也行,宅男们实在没有就只能动嘴了同学们,先把散热片和扇叶吹干净再说。本来想给风扇的电机轴承上油,但是发现要拆散热器,犯懒了,没拆。只是把老化的硅脂擦掉,涂上了新的,然后组装。 小黑复活啦!!!! 处理以后风扇转速在3000转以上,温度稳定在60度上下,跑大程序最多也就70度,虽然还是有点高,但是起码不死机了,配合散热底座之类的应该再坚持半年不成问题。散热器这东西在北京还是半年清理一次的好,北京灰尘太多。 希望对你有用。 ps:组装的过程中发现多了3颗螺丝,死活想不起来该插到哪里了,呵呵。 Technorati 标签: asp.net,r61,r61散热问题,r61拆机
点我阅读全文...这个很有用。以下全文转自月光博客 免费网站状态监控服务 网站最重要的就是稳定性,如果网站因为宕机而无法访问,那么对于网站本身来说是一场灾难,网站管理员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在服务器宕机后第一时间进行恢复,防止网站长时间宕机造成更多损失,因此,网站管理员需要一个对其网站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视的服务,一旦出现无法访问的情况,就立刻通过邮件和短消息通知管理员。这里我介绍一些常用的免费网站宕机监控服务。 SiteUpTime – 免费用户可以监控一个网站,每半小时监测一次,可监测4个端口,提供4台监测服务器供用户选择,网站不能访问的时候会发送Email通知你。SiteUptime还为免费用户提供统计报告、每月报告邮件等实用服务。 Site 24×7 – 免费用户可以每60分钟检测最多2个网站的情况。可以获得邮件或者短信的告警以及报告。新注册用户可以享受15天全功能使用,之后会自动切换为免费帐户。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网站提供中文界面,不懂英文的推荐使用这个网站。 WebPerform – 中文版的网站监测服务,免费用户可以每60分钟监测最多两个网站。 HostTracker – 免费用户每30分钟监控两个网站。 网站保姆 – 中国站长站推出的监控服务器在线状态的服务,免费用户可在30分钟监测一个服务器,邮件通知,收费用户有短信通知。 转载自月光博客 [ http://www.williamlong.info/ ]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williamlong.info/archives/1786.html
点我阅读全文...zt小规模低性能低流量网站设计原则 作者:Fenng 网址:http://www.dbanotes.net/ 到处都是什么大规模啊,高流量啊,高性能之类的网站架构设计,这类文章一是满足人们好奇心,但看过之后也就看过了,实际收益可能并不大;另外一个副作用是容易让人心潮澎湃,没学走先学跑,在很多条件仍不具备的情况下,过度设计、过度扩展(高德纳大爷也说过,”过早优化是万恶之源”),所以,这里反弹琵琶,讨论一下小规模、低性能、低流量的网站该如何搞法。 如果站点起步阶段可能就是一台机器(或是一台虚拟机,比如 JobsDigg.com ),这个时候,去关注什么数据拆分啊,负载均衡啊,都是没影子的事情。很多大站点的经验绝不能照搬,辩证的参考才是硬道理。 拥抱熟知的技术 动手构建站点的时候,不要到处去问别人该用什么,什么熟悉用什么,如果用自己不擅长的技术手段来写网站,等你写完,黄花菜可能都凉了。所以,有现成的软件组件可用,就不要自己重新发明轮子。人家说 Python 牛,但自己只懂 PHP ,那就 PHP 好了,如果熟悉 .net ?,那也不错。用烂技术不是丢人的事情,把好技术用烂才丢人。 架构层次清晰化 起步的阶段应该清楚的确定下来架构的层次。如果都搅和在一起,业务一旦扩增开来,如果原有的一堆东西拆不开就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Web Server (AppServer)Cache(eg. Memcached)DB 层次清晰化的一个体现是(以 LAMP 架构为例):即使只有一台机器,也应该起个 Memcached 的实例,效果的确非常好–一般人儿我不告诉他…不要把什么都压到 DB 上,DB 一旦 I/O 压力走到磁盘上,问题要暴露出来是很快的。没错,DB 本身也会利用自己的 Cache,但 DB 的Cache 和 Memcached 设计出发点毕竟不一样。 数据冗余? 有必要 很多人并不是数据库设计专家,如果应用要自己设计表结构什么的,基本都是临时抱佛脚,但三个范式很多人倒是记得牢,这是大多数小型 Web 站点遇到的一个头疼事儿,一个小小的应用搞了几十个表… 忘掉范式这个玩意儿! 记住,尽可能的冗余数据,你在数据层陷入的时间越多,你在产品上投入的就会越少。用户更关心的是产品的设计。 前端优化很重要 因为流量低,访客可能也不多,这时候值得注意的是页面不要太大,多数流量低的站点吃亏就在于一个页面动辄几兆(我前两天看到一个Startup的首页有4M之大,可谓惊人),用户看个页面半分钟都打不开,你说咋发展? 先把基本的条件满足,再去研究前端优化。 功能增加要谨慎 不是有个 80/20 原则么? 把最重要的精力放在最能给你带来商业价值的地方。有些花里胡哨的功能带来很大的开销,反而收效甚微。记住,小站点,最有价值的是业务模式,而不是你的技术有多牛。技术是为业务服务的,不要炫技。 有些网站不停的添加功能,恰恰是把这些新功能变成了压死自己的稻草。 从开始考虑性能 这一点是可选的,但也重要。设计应用的时候在开始就应考虑 Profile 这件事情。一套应用能否在后期进行有效优化和扩展,很大的程度限制在是否有比较合适的 Profile 机制上。需要补充的是,对性能的考虑必然要把有关的历史数据考虑进来。另请参见网站运维之道的容量规划以及其它小帖子。 好架构不是设计出来的 这是最后要补充的一点。好的架构和最初的设计有关系,但最重要的是发展中的演化: 发展–>发现问题–>反馈–>解决问题(执行力)–> 改进->进化到下一阶段–新问题出现(循环) 有些站点到了某个阶段停足不前,可能卡在执行力这个地方,来自用户的反馈意见上来了之后,没有驱动力去做改进。最后也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了。最怕听到的就是”业务不允许”的托词,试想如果不改进业务都没了,那业务还允许么? 其实就是一层心理障碍。 这篇文章有浓重的山寨风格,所以,你不要太认真。如果在用短、平、快的方式构建某些山寨网站的话,可参考其中对你有益的点,不赞同的地方可以直接忽视掉,就没必要费力留言进行争论了。 –EOF– 好的业务模式(产品) + 很好的技术 = 大赚钱 好的业务模式(产品) + 能用的技术 = 也赚钱 差的业务模式(产品) + 好的技术 = 赚吆喝(现在的SNS就差不多这样了) 差的业务模式(产品) + 差的技术 = 自己浪费资源 © 作者:Fenng 网址:http://www.dbanotes.net/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以及出处
点我阅读全文...